當你(或團隊)在動腦會議裡拋出一個又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時,
為了避免決策落入個人喜好或團體盲點,
學會系統化的評估是致要關鍵,
在框架內發展出兼具理性和感性的脈絡,往往讓你的創意發會更大價值,
甚至是你一開始根本沒想到的價值。
框架式的創意更有機會突破框架
七步驟讓創意有效成形
- 從既有資料裡挖寶,再把挖到的寶,想辦法丟給用戶: 了解自己的產品價值。定義用戶是誰? 他們想解決甚麼問題? 如何夠透過你的商品得到甚麼好處? 驗證想法
- 將想法以線框(Wireframe)或簡易模型 (Prototype) 的形式呈現,並再次進行驗證。通常先以單純的黑白框線形塑產品樣貌,為的是避免測試者被色彩、圖片的好惡所影響,反而對功能面的測試失焦了。
- 測試完後,才會將擬真的模型進行測試,這時測試的目的就轉變為色彩、圖片是否有輔助效果。
- 測試結果都過關後,才會請程式設計師開始時實作功能。
- 反覆測試
- 產品/服務上線
- 追蹤分析成效,並不斷的優化
系統框架的好處
- 發想產品時,為了避免”為了創意而創意”,反而迷失用戶價值本質
- 具有邏輯的脈絡發展,能夠讓思緒和策略盲點無所遁形。
- 把想像具體化,有助於提案人、用戶、設計師、程式開發端的溝通。
血淚心得
- 不要小看每個步驟的反覆測試。當用戶反映產品不好用時,往往是多個環節的想法偏差和瑕疵累積而成的。
- 最小可行性商品(MVP) 的概念請銘記在心,可以避免”一步錯,步步錯”而浪費的時間。
- 產品上線後如果不分析成果,容易擴大你和用戶想法之間的鴻溝。
- 對用戶需求微調能快速應變
- 不要為了流程而導入流程。除非你或團隊有共識願意嘗試改變,不然就別浪費時間囉
下一章,將分享每個步驟的竅門囉